Category: 家長園地

第二季《「幼兒語文家FUN站」- 家長教育短片系列 》

繼推出第一季《「幼兒語文家FUN站」-家長教育短片系列》後,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(語常會)於2025年3月初推出第二季短片(共五集),幫助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語文發展的因素、環境中的語文材料及促進幼兒語文發展的方法。 第二季《「幼兒語文家FUN站」-家長教育短片系列》內容如下: 幼兒中文發展 影響幼兒語文能力發展的因素 隨處可見的語文材料 善用親子對話,促進幼兒的語文發展 幼兒英文發展 通過日常家庭活動,讓幼兒留意環境中的英文 善用兒歌,促進幼兒的英文口語發展 家長可透過以下網址或掃描QR C

閱讀更多 »

加强家校合作 促進子女認識國家安全

教育局就家長對《香港國安法》的認識,從而協助子女了解《香港國安法》的立法背景及訊息,其重要性及意義,建立正面的價值觀,故特意製作一份單張,讓家長了解自己在支援學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上應擔當的角色。

閱讀更多 »

火爆型的父母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吳綺琴  遇上火爆型的父母,孩子很容易會變得畏縮、寡言,沒有自信;但亦有孩子會學了父母用惡型惡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。當然這兩種模式都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!父母能改善火爆的性格嗎? 性格傾向、生活壓力 人的性情實在有先天的部分叫我們不能忽視。與孩子的不同特質一樣,有些父母的脾性就是較敏感,反應又急又快,而適應能力不太高。這類型的父母在進入了生兒育女的階段時, 往往亦是在事業發展上衝刺的時間。因為他們的適應能力不高,他們很容易因環境的變化、工作的需求,為自己在事業上的升遷,在適應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有效獎勵孩子?

撰文: Pario兒童‧親職教育中心 童年與家庭,對一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,作為父母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?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和好品格?是否正確而有效地使用獎賞和鼓勵呢? 別把對孩子的愛變獎勵 經常聽到家長把「如果你乖,爸爸就錫曬你」這句說話掛在嘴邊。家長以為這是給予正面的獎賞,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,但媽媽陪、爸爸錫不是應該無條件的嗎?絕不是乖巧才值得被愛錫啊!孩子的自我價值不應該與自己的行為或成就劃上等號。 別把原有的習慣變獎賞 有家長會說:「如果你乖,星期日我哋就去公園玩啦!」當孩子表現得「不乖」

閱讀更多 »

玩耍與玩具

羅乃萱:玩耍與玩具 孩子,記憶中你的童年,是很少跟我要求買玩具的。不知這是否跟童年那趟,我帶著你離家出走到「歡樂天地」有關。 你還記得那趟,跟你站在那一隻只毛公仔的面前。編造了不少故事,說凝凝要帶它們回家,他們哭著說「不想離開自己的家」。結果,你信以為真心軟化了,不再向我哀求買毛公仔了。但也讓我們知道,毛公仔是你的至愛,所以每逢我倆到外地公幹,就會買一隻回來給妳留念。你還記得Dutches那頭啡色可愛的小馬嗎? 只是除了毛公仔,有關玩具的記憶都很模糊。只記得吃過飯後跟你一同繞著餐桌玩唱游,發燒初

閱讀更多 »

你們睦鄰嗎?

撰文: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很多家長都慨歎,以前鄰居交往較為頻繁,也許住的地方較少,但是活動地方很大,能夠有機會日日與鄰居交往,家長從前可以將自己的子女交托給鄰居,欠缺物資又可以向鄰居暫借,大家相處非常開心!  但現代的生活環境,同住一幢的人可能很多,而大家有交往的可能性卻比以前少很多,大家不會分享食物,也不需互相照顧對方的子女,或許大家都工作忙碌,在白天花盡所有精力,下班或假期時已無暇與鄰居深交。 現在很多二人世界的家庭是可以這樣做的,但小家庭有了子女後,家長便需要刻意加強與鄰居交往的次數及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?

撰文: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(督導)註冊社工陳子慧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,安全感謹次於生存需要之後,是人類第二個基本需要。兒童如安全感不足便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。因沒有足夠支持放心去探索世界,亦沒有足夠信心相信有人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護,於是便以不同問題行為發出誤導訊號以表達情緒需要。很多時家長以為孩子有行為問題便更加嚴厲地管理行為,但往往適得其反,令孩子的情緒需要更不被滿足。 多年的研究均發現安全感建基於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,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調整情緒的能力較高,會自己解決問題,有

閱讀更多 »

拖字訣 培育子女耐性

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香港是一個物質豐盛的社會,但由於資源過於豐富,當子女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時,父母就會火速地給予他們充足的供應,讓他們有著持續的滿足。但是,家長太快滿足子女的需要,會對他們有產生不良的影響,未能鍛鍊他們的忍耐的能力,久而久之耐性也會變得有限。 活用生活情緒 培育子女耐性 把享樂或生活上的需要推遲,是培養情緒智商(EQ)的重要環節。假如父母習慣很快就滿足子女的需要,但卻埋怨子女的耐性差,其實這種評論對於子女並不公平,因為他們的耐性只是未經培育而已。 究竟怎

閱讀更多 »

競爭會找上我?不要把孩子鍛練成考試機器

撰文: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筆者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已有一段時間,發現坊間不少機構和父母的價值觀已經扭曲,受苦的卻是下一代。同時,筆者亦明白父母所承受的壓力,因為坊間的競爭也許太大了。 筆者的教育理念,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。小兒的興趣班絕對不少,也有參與公開的比賽,但全都是他自發參加的。我沒有強迫他學習,我做的只是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事物,從「玩」的角度去讓他感興趣。當然,不是每一件讓他接觸的事,他都會有興趣,但也不要緊,世上好玩的事頗多呢! 以學琴為例,有一次他走到家中附近一間琴行

閱讀更多 »

勿因升小 殘害孩子心理

撰文:八爪魚家長梁永樂先生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報名已告截止,家長「買定離手」只好聽天由命,現時至放榜期間的一段日子,於政府派位制度下唯一可做就是「呆等」。仍有小部分直資和私立學校接受報名,不甘心準備參與統一派位大抽獎的家長,可盡力一試直資和私立學校,而且坊間有不少網頁都有關於自資和私立的報名截止時間的列表。至於已報讀直資和私立學校的學生家長,尤其是大包圍的家長,現時全力籌劃密集式面試之餘,筆者亦不得不提醒家長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最優先考慮。 密集式面試殘害孩子心理 人類總是愛重複犯錯,每年 9 至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