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家長園地

我的小朋友每日有吃蔬果,但排便仍然很辛苦,怎麼辦?

撰文:註冊公共衛生營養學家(英國)營養師吳珮瑜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遇到小朋友排便困難的問題。當此問題出現時,父母通常會增加小朋友飲食中的纖維量,而效果就因人而異,當中要留意甚麼呢? 何謂適量纖維? 很多人都知道,多吃含高纖維素的食物如全穀類、堅果、豆類、水果(如西梅、無花果、奇異果、香蕉、蘋果、梨等)及瓜菜(如茄子、燈籠椒、金針菜、莧菜、西蘭花、椰菜、芥菜、菠菜、芥蘭、雪耳、菇類等)都可刺激腸道蠕動。原來纖維素吸收水分後,會像海綿般變軟發大,刺激便意。足夠的纖維素亦有助促進腸道益菌的生長,可改善便

閱讀更多 »

自閉症不再是秘密

撰文: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 家長要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,有如自挖瘡疤,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之餘,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。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呢?  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 家長向親友解釋時,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。自閉症的成因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,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、思考和行為模式,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。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共同特徵,包括社交困難、頑固、焦慮、溝通困難、專注能力、活躍程度高低、非典型情緒反應、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。 留意最

閱讀更多 »

孩子可以淘氣嗎?

撰文︰遊戲治療師馮祉禧 小一的子峰上廁所一段時間還未回來,老師便派男班長到廁所看看。過了一會兒,班長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,說:「整個廁所都濕透了!」於是,老師便親自查個究竟。到了洗手間,老師只見一片澤國,全地都是水和泡,而子峰正在其中一個洗手盤「洗手」。老師問:「你在做甚麼?」他答:「洗手和看看為甚麼有泡泡。」老師為免釀成危險,阻止了子峰的行為。 子峰就是一個滿有好奇心的孩子,但每次他的好奇總為其他人和自己造成一些不便。他喜歡凡事都會查問,更喜歡凡事都會作出嘗試。有一次,他為了試一試自己能否穿過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發掘天賦潛能?

撰文:geneDecode基因教育專業團隊 天賦潛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,是成長之前就已具備的遺傳特性。從出生起,每個孩子都具備各自與眾不同的天賦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情商、智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,都是邁向成功的必要條件。而在這些條件中,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盡相同。在孩子純真的雙眸中,我們能夠發現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嗎?我們確定能捕捉這些天賦,為孩子指引一條適合他們的成長之路嗎? 以下是一個媽媽的經歷: 「Amy今年4 歲,她日漸長大,也對身邊愈來愈多的事物充滿了好奇。Amy的父親發現,她2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減低獎勵的副作用?

撰文: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有些家長對獎勵有以下的想法︰「原意是想讚賞孩子的良好表現,但現在獎品卻好像變成賄賂。」、「他變得功利,會以獎品之大小來計算自己努力的程度。」、「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孩子變得貪得無厭,曾經吸引他的獎品也缺乏原來的效果了,要提供更豐富的獎品,他才願意付出努力。」 其實,成人身處的商業社會,老闆亦會以獎品、獎金的方式表揚員工傑出的工作表現,鼓舞員工士氣。不少幼兒教學專家亦提出獎賞制度,以孩子喜歡的食物、玩具等,訓練並培養他們建立良好行為的習慣。獎勵已經成為我

閱讀更多 »

孩子有吸吮手指的習慣該怎麼辦?

撰文:幼兒教育專家陳陳淑安老師 根據李維大偉 (David Levy) 博士的研究,在 10 分鐘內就把一瓶牛奶吃完的孩子(可能因為瓶頭孔較大),比在 20 分鐘內吃完整瓶奶的孩子,容易有吸吮指頭的行為。李博士又曾試驗用滴筒餵小狗,使牠們在吃奶的時候沒有機會吸吮,結果牠們的反應,是彼此吸吮自己或別的小狗的皮,有些吸吮得十分厲害,連皮都脫掉。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嬰兒最初數月吸吮指頭的行為,是因為得不到吸吮的滿足所致,是一種需要,並不是與生俱來,也不是壞行為。 餵哺母乳 增進親子感情 母親能親自哺乳,嬰

閱讀更多 »

小朋友長大反而要餵食?家長可以如何拆解?

資料來源: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由寶寶出世,家長開始餵奶,到慢慢餵糊仔。然後小朋友開始可以自己拿著餐具,一口一口自己進食,一步一步看著小朋友長大。但當小朋友到了6至7歲,會突然要求父母餵食,這是為甚麼呢?可以如何解決? 每當小朋友長大,父母都開心,尤其是小朋友吃飯,以前要父母餵食,後來小朋友學會用餐具,便會自己吃飯,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。但許多家長不明白當小朋友會自己吃飯,反而開始要求父母餵食。這是因為父母餵食的親密感覺很好,可能令小朋友希望被餵食。 小朋友年紀小的時候,父母餵食也是一種樂趣,但當

閱讀更多 »

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小朋友的愛?

資料來源: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 有些媽媽會經常問我:「我應該怎樣表達我對小朋友的愛?會否因為我表達得太多而造成溺愛?」,我覺得其實中國人較為內斂,對愛的表現,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。尤其是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,但就變成另一種態度。 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,然後再重聚,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?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 ,一邊打一邊説:「我剛剛見不到你,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。我很擔心你,見不到你怎麽辦呀?」 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,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。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

閱讀更多 »

小朋友經常推卸責任 家長應問責?

資料來源: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每每有事發生,小朋友就會以不同藉口,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。家長可能會因而責罵小朋友,但如此一來,可能會令小朋友更逃避承擔責任,面對這種情況,家長可以怎樣做? 首先當家長問小朋友「事情為甚麼沒完成?」或「為甚麼不懂?」的時候,家長是想小朋友承擔責任。但這時候小朋友會想要推搪,將責任交給其他人,歸根究底家長心裡其實都想小朋友做到這個責任。你要知道負責任最開始是小朋友有沒有空間去做決定 ,因為有空間叫作有自主的感覺。如果小朋友能夠有一種自主的感覺,會更加容易負責任。 舉例他

閱讀更多 »

家長如何幫助幼童在心理同生理上適應小學生活?

撰文: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  言語治療師 李文傑 小朋友在家上學,發現他上課完全無法坐定定,專注力很低,很容易便分心,又常常忘東忘西。家長自然會感到十分氣忿,但家長應要多加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徵狀,如逃避工作、說個不停或不能遵守規定等,可能是出現專注力缺失過動症。 我們現在先進行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,假如上天讓你選擇一種超能力賦予你的孩子,你可以從以下10項超能力當中選取一項:超強讀心能力、超強記憶能力、超強觀察能力、超強社交能力、超強創作能力、超強語言能力、起強分析能力、超強運動能力和超強專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