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家長園地

如何從小培養小朋友的正向學習態度?

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劉怡虹博士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喜歡學習,但孩子不會自動變得喜歡學習,需要家長慢慢薰陶孩子,一點一滴地累積的。  在互動中鼓勵孩子  孩子不會一開始就學會堅持的,父母的職責就是鼓勵孩子在過程中堅持,給予孩子對成功的憧憬,當孩子成功後父母可以跟孩子回顧以前,讓孩子感受到堅持過後才得到的寶貴成果,鼓勵他們繼續做出好行為。  給予內在動機  很多時候,孩子需要一些動力才能做好某些事情,家長應該多強調孩子所得到的、不要比較,例如滿足自己的成就感、享受努力

閱讀更多 »

管教孩子的方法

撰文:幼兒教育專家陳陳淑安老師 家長經常都想知道會否有一套有效的管教孩子方法?筆者結集自己的經驗,與各位父母分享實用的管教方法,希望能助父母管教不同性格的孩子。 一)轉移注意法 幼兒易受外來事物影響注意力。當他哭個不停或堅持要某種東西不願放手時,與其互相爭執,不如試用轉移注意的方法「聽聽,是否有人敲門?」例如︰幼兒哭著不停,可試試指著天空說︰「看,一隻大飛機正向著我們飛來。」又例如孩子在玩具店堅持要買東西不肯走,與其互相拉扯,不如說︰「看看,那邊有些玩具更新奇」,他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而不再堅持。

閱讀更多 »

為甚麼孩子做出挑戰家長的行為?

撰文: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    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「孩子故意做出挑戰你底線的行為嗎?」 「孩子的行為跟你的意願完全相反嗎?」 「孩子怎樣罰都不怕,還好像愈罰愈『曳』!」 這些都是你的寫照嗎?很多時候,父母們都會為孩子的行為而操心不已,但其實孩子行為的背後,可能有著不同的情緒,例如孩子可能因為爭寵而故意作出反叛行為,又或因為想得到父母的關注,而作出不當行為,如果這樣的話,可能會「愈罰愈不聽話」! 美國著名的情緒心理學家Plutchik指出,我們有 8種基本情緒 (Plutchik, 1993)

閱讀更多 »

學習和熏陶藝術真的這麼重要嗎?

撰文:Pario Arts李素貞主任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多年,接觸到不少家長為孩子選擇一些「速戰速決」、短期內有成果的課程或課外活動,可以說是有點功利主義。相反,他們較為輕視非功利、追求美學的課程或課外活動。一般最能吸引家長關注的是子女能否參與比賽、有沒有檢定評級或成果是否顯著的學科或才藝班。 藝術教育對小朋友有長遠影響 筆者深深認為,在功利主義的教育制度下,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態度上會存著極深遠的影響。 藝術教育是獨特和美麗,而且是富於創造性的。孩子們不僅是學習藝術的理論和技巧,在過程中還會刺激他們

閱讀更多 »

孩子長大與父母談心感尷尬 可以怎樣做?

隨著子女長大,相信不少家長都發現子女愈來愈抗拒與父母談心,孩子可能是覺得尷尬,也可能是自小家庭關係不太緊密。精神科專科黃宗顯醫生指出:「自小與子女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十分重要,但若家長懷疑子女出現情緒問題,除了留意子女行為有否變化外,亦可引導子女表達自己的想法,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。」 如前文提及,家長與孩子應自小建立親子關係,每天放下工作,給予雙方親子交流的時間,一起進行有趣的親子活動。黃醫生指:「緊密的親子關係有助孩子向家長表達內心,即使隨著年紀長大,他們亦會較願意表達自己,並對家人有所信任。」

閱讀更多 »